“伴隨著飛機上的塞爾維亞語廣播,映入眼簾的是新聞和歷史書上看到很多次的貝爾格萊德,飛機落地的時候,正好是當?shù)厝粘龅臅r間,飛機上可以看見滿溢天際的金光?!北R正昊回憶道。
初到項目時,一切都是新的開始。站在辦公樓上看著遠處貝爾格萊德的人來車往,東歐的語言文化與飲食習慣,一切都是新鮮的,充溢著異國他鄉(xiāng)的情調。剛進公司大門時,熱情的外籍同事打招呼。想起小時候看南斯拉夫的電影《橋》,里面也是同樣的問候??缭綍r空的語言和一脈相承的異國他鄉(xiāng)的歷史,在此刻被一聲問候給具象化和再現(xiàn)了。
項目上的生活是充實的,與國內的生活不同,在東歐工作生活,語言溝通的成本增加了不少,“閉嘴了多少年的英語,今天不得不開口了。”盧正昊笑著說。東歐同事的口音都偏重,有些還會彈舌和吞音,加之口語的不熟悉,剛開始與外籍同事溝通時,還需要借助手機翻譯。經歷了一個月的適應和學習,日常的工作交流已經非常順利了,異國他鄉(xiāng)的語言關卡被克服了,“語言上的一小步,職業(yè)生涯的一大步?!?/p>
開始工作的第一個月,盧正昊的師傅,項目領導張凱帶著他梳理了項目部所有的文檔?!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梳理文檔的工作讓盧正昊迅速了解了項目的概況、進度。與國內的項目不同,海外的項目有大量的英文對外信函和文件,需要有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詞匯量,在整理文檔時盧正昊針對一些工程領域的英文詞匯進行了專門的突擊學習,三個月之后,已經能夠初步完整地閱讀對外的英文信件和發(fā)函,“語言的溝通成本是第一個問題,也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但是我還是有信心能夠克服這個問題的?!?/p>
項目綜合管理部,既是綜合,又要會管理,還要做好保障與服務。9月,盧正昊迎來了自己職業(yè)生涯的一次“大考”,中交集團領導來項目督導。車輛的安排、隨行人員的住宿、會議室的準備工作……對于初來乍到的新人來說,在陌生的海外城市,協(xié)調安排好這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把這些事情同時協(xié)調好絕非易事,小到會議室座簽的擺放,大到整個過程的司機車輛安排,都是需要學習的。”整個迎檢的全過程,盧正昊參與其中,心無旁騖。第一次在國外訂酒店,第一次擺放座簽,第一次陪同領導檢查,這些無數(shù)的“第一次”給他的接待工作提出了一次次的考驗,同時也幫助他迅速地學習、成長。
不知不覺間,在塞爾維亞工作已經有三個月了,盧正昊已適應了項目上的生活與工作節(jié)奏。曾經的陌生逐步變?yōu)槭祜R淮未蔚囊馔夂屯话l(fā)情況,一樁樁從未接觸過的事件都在鍛煉著這個剛步入職場的新員工。時至今日,當盧正昊回憶初到塞爾維亞工作的經歷時,都會想起第一次去現(xiàn)場的場景。那時天空萬里無云,映照出藍色的多瑙河水,兩岸蔥郁的灌木林時不時躥出一群飛鳥,偶爾有一只停留在水面浮漂上的場景。多瑙河氤氳水霧籠罩著周遭的一切,河水靜靜地流向遠方,陽光下是現(xiàn)場作業(yè)人員忙碌的背影。(周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