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小議國企人力資源狀況
五公司京滬高鐵項目部 周欣
前幾天看了發(fā)哥主演的電影《孔子》,里面有一句臺詞印象很深刻,“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細細品味,覺得其中有些道理。其實,在我們國企有很多人也是這樣的。
在基層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個不是我管的,你找誰誰誰”、“少做少錯,干嘛要搶著做不是自己的事”、“干不干都一樣”等。
劉墉先生的《我不是教你詐2》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秘書擅自作出決定,挽回了一項損失,老板知道后不但沒有表彰她,反倒十分生氣大罵。秘書十分費解,哭著去找另一位老板,求他幫忙,要調到該老板的部門去。結果呢,那位女秘書被開除了。
首先,從權力和義務的角度來說,權力與義務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不在其位而謀其政違背了權力與義務的關系。其次,不在其位而謀其政的人,往往做事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做起事來困難重重。即使勉強做好了,也會給其他人留下一個‘出頭鳥’想法,最后落得個吃力不得好的結果。
許多人或多或少因為上面的原因堅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也正是這些原因使得我們的企業(yè)本來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往往需要安排2-3個人才能完成,這其實是對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這種人力資源的浪費現(xiàn)象呢?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績效考核制度,績效考核是對業(yè)績的評價,而獎懲要靠薪酬的浮動和職級的變動來體現(xiàn),對個人的考核確定其個人薪酬和職級升降,如果沒有績效考核的配套,員工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再好的職級制度和薪酬體系都會淪為“大鍋飯”。因此,能否公平有效地進行全員績效考核,使員工有危機感和緊迫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企業(yè)保值增值,是薪酬體系改革成功的關鍵和重要保障。
其次,要在企業(yè)內部倡導成為學習型、復合型人才的氛圍,一專多能,在精通自己的專業(yè)同時,有時間可以適當?shù)膶W習、嘗試其它類型的工作,雖然目前在我們企業(yè)無法完全實施輪崗制度,但員工們通過在不同崗位上的工作經歷,對企業(yè)管理流程會有個清晰的認識,對本職工作也將會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理解。